厦门港将成1.5亿吨大港 货物吞吐量将增加一成
2011年港口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力争全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5亿吨,同比增长10%;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40万标箱,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1亿元,其中厦门港原八大港区完成23亿元。
厦门港口管理局新任局长蔡良涯在会上介绍,“十二五”期间,厦门港将以构建“大港口、大联运、大物流”为重点,构建国际航运枢纽港,并在拓展国际航线、建设邮轮母港、做强港航企业、拓展货源腹地、加强两岸交流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全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初步建立布局合理、能力充分、功能完善、管理先进的海峡国际航运中心,在海峡西岸港口群发展战略中切实发挥重要枢纽港和龙头港带动作用。
据悉,规划厦门港将形成“环两湾辖十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即厦门港将环厦门湾、东山湾两湾发展,由东渡、海沧、翔安、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东山、云霄和诏安等十个港区组成。海沧港区将成为未来港口运输的主力,货物吞吐能力1亿吨,集装箱800万标箱,而东渡港区将维持目前年集装箱吞吐量230万标箱的水平,同时将积极拓展邮轮经济,为大型豪华邮轮停靠提供服务。另外,翔安港区也公布了其未来功能,将以承接东渡港区货运功能外迁起步开发,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兼顾散杂货运输,大力拓展保税和物流功能,规划形成深水泊位18个,综合通过能力达56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660万标箱。
在厦门港新旧港区关系方面,根据规划,厦门港在发展过程中将重点推进北部翔安、南部古雷两大深水港区的建设,引导并服务城市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稳步有序实施东渡、海沧两个港区运输功能的调整与优化,促进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发展;适时扩大海沧、招银、东山、石码等港区的基础设施规模,服务腹地经济和临港产业的发展;积极促进南部云霄、诏安、六鳌等中小港区的起步开发,服务临港产业发展和带动地方经济。
据悉,2010年,厦门港生产继续回升向好:全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39亿吨(含漳州古雷、云霄、东山、诏安港区1202.5万吨),同比上年增长16.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82.43万标箱,同比增长24.4%;旅客吞吐量达到979.58万人次,同比增长3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
展望
厦门港“十二五”期间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共计40个,计划完成港口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135亿元,航道项目11个,码头项目29个,主要项目如下:
航道项目:海沧航道扩建三期工程、主航道扩建三期工程、刘五店航道一期工程、石码港区3000吨级航道工程、厦门港古雷航道二期工程(15万吨级)、厦门港云霄航道工程、厦门港后石航道工程、厦门港招银航道扩建二期工程、厦门港古雷航道三期工程(30万吨级)、厦门港航道工程城垵航段、厦门港东山航道工程冬古航段。
码头项目:重点完善海沧、嵩屿港区泊位建设和功能布局,继续推进刘五店港区和物流园区建设,着力建设邮轮母港,启动东渡港区的功能调整。具体项目有:刘五店南部港区散杂货泊位工程、海沧港区11#泊位、海沧港区13#泊位、海沧港区14#-17#泊位、海沧港区18#-19#泊位、海沧港区20#-22#泊位、嵩屿二期工程和刘五店南部港区集装箱泊位工程。